- A+
虚拟数字人物可以定义为通过电脑生成的、具有现实人类特征的虚拟角色。这些数字化的人物不仅能够模拟人类的外观,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人类的行为和情感。从最初的简单三维模型到如今能够实时互动和表达复杂情感的虚拟人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它们的逼真度和功能性。
虚拟数字人物的发展离不开几项关键技术的进步。首先是3D建模技术,它允许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出高度逼真的三维人物模型。随后是动作捕捉技术,它能够捕捉并复制真实人类的动作和表情,使得虚拟人物的行为更加自然。最后是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它们使得虚拟人物能够实现更复杂的交互和反应。
形象生成:
这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人物模型的创建,其中建模有手工建模、扫描建模、AI建模,随着科技发展,效率更高的扫描建模和AI建模技术逐渐成为人物建模的主流方式之一。
目前很多超写实虚拟数字人是通过相机阵列扫描的方式进行建模,在集成一百多台相机的扫描棚中,只需要很短的扫描采集时间就可以将大量的面部和身体数据采集到系统中,然后通过算法处理获得最原始的三维人物模型数据,在通过角色设计师“逆向建模”进行虚拟人的形象建模生成;
动画生成:
而想让冰冷的模型动起来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绑定和驱动;骨骼和肌肉绑定决定了虚拟人模型后续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自然度和流畅性。目前绑定有骨骼绑定和混合变形绑定两种主流方式。
真人驱动是指通过动态捕捉技术采集真人演员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迁移合成到虚拟数字人上,光学捕捉和惯性捕捉是常见的动捕方式。
但是这都需要穿戴专业的动捕设备使用的门槛较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捕捉技术发展越来越完善,仅需通过一个镜头,就可以采集真人面部3D点阵云图然后实时地将面部动作和表情迁移到虚拟数字人上,相比需要穿戴动捕设备、租赁动捕棚的方式,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驱动虚拟数字人。
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数字人物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范畴,涵盖了从娱乐到商业,再到社会交流等多个领域。
娱乐产业:
在电影和电视行业,虚拟数字人物被用于创造逼真的角色和场景,尤其是在动作捕捉技术的帮助下,它们能够执行复杂的动作和表达细腻的情感。
(央视五四晚会)
在游戏领域,虚拟人物提供了沉浸式体验,让玩家与游戏世界中的角色产生更深的情感联系。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虚拟影响者或虚拟偶像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巨大的流行,它们通过独特的个性和故事吸引了大量粉丝。这些数字角色常被用于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为产品和服务吸引目标受众。
教育和培训:
在教育领域,虚拟人物作为教师或模拟角色,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尤其在语言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模拟复杂的社交情境,虚拟人物还可以用于培训和评估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
医疗和心理健康:
创造一个虚拟数字人物不仅是一项艺术创作,也是一种技术挑战。这一过程中涉及多个关键岗位,每个岗位都对虚拟人物的最终呈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职责:概念设计师负责构思虚拟人物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外观、性格、故事背景等。他们的工作是虚拟人物创造过程的起点,为其他创作团队提供创意方向和视觉参考。
职责:使用3D建模软件(如Maya或Blender)来创建三维的虚拟数字人物。
中国美术学院数字艺术研修全程由名企主美担任技术导师,由名校硕博导担任升学指导。课程包括AIGC设计应用、3D建模、UE引擎技术等热门内容。旨在结合商业应用,将个人的美术素养、软件应用、设计能力、作品集等全方面提升。
虚拟数字人物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概念设计到3D建模,再到UE蓝图搭建,这些技能不仅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证明,也是进入这一领域的关键。通过国美数字艺术研修,学员不仅能掌握这些技能,更能深入理解虚拟数字人物的创造过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学员作品节选:(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学员作品)
| 往期部分学院专访:(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学员专访)
中国美术学院数字艺术研修:
2024年招生开启,详情请咨询课程老师
灵犀学院“4+1”(线上+线下)数字艺术育人计划:
以上内容选自网络素材